进口商品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国际贸易

2016-01-08



目前我们正在服务着一家专业从事国际贸易服务的跨国公司,已近半年。通过前期的客户接洽、产品分析及国内其他进口商品销售市场来看,总体来说,进口商品的渴求度,远远大于出口商品国外的渴求度。道理很简单,一个是没有替代品的需求,刚性;一个是仅有价格优势但无质量保证的可选择需求,柔性。


因此,我们更侧重帮助进口商品国内市场的拓展,因为顺水行舟容易。这里各位切莫误解,以为洋货一定好卖。实际情况恰恰相反,许多在别国No.1的产品在中国却无立足之地;有些国外很冷僻的产品却在国内大行其道。老外看不懂了,国人也懵了。


从大格局而言,未来5-8年内,基本为国内有刚性需求而国内产业完全不具备或满足为前提条件的进口商品,将大行其道,某些甚至可以在中国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和相应市场。10年基本为一个行业周期,与其行业上下游转型升级配套等系列变迁节奏有关,10年算快的。而上限8年,则是最后两年基本为原最佳市场处于颓势,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阶段,所以割掉。类似咖啡树,前几年为栽培,中间为采摘,后期尽管也有果肉,但都干涩品次。

 

那么关键点就来了,国内哪些产业严重品质及产能不足,而国外行业恰恰产品溢出,找寻到该交集,则成就了国际贸易商人努力工作的利润空间来源的制胜法宝。


目前,从商品总类来分,基本为三类产品具备该中长期国内销售增长态势:一、食品;二、化妆品;三、部分时尚用品。


1.食品,特指一些国内外厨房、餐厅都可取用,国人愿意接受的食材,而不是高级包装的制成品

1)因为国内动植物,尤其是种畜种禽的品种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培育扶植起来的产业,所以你想吃鹅肝、你想吃牛肉、你想吃黑皮精猪肉,对不起,请买进口,无备选。

2)这里暂不提国内的各类假冒伪劣肉类安全问题,说起来就气不打一处来,也从反面促成了更多人去选择进口食材。

3)国内的动植物进口商品检疫又没有打开方便之门,导致商品价格离谱,促成了高档的感觉,为许多走私商人牟取暴利,人工造成了非法高额利润的空间。


2. 化妆品,特指适合亚洲人肤质、审美风格的日本、韩国美容、护肤产品,不排除部分欧美香水、化妆品凭借品牌优势继续占领高端市场。

1)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决定了女人也最多,而女人都会在18-40岁之间,无论从美容逐渐演变为护肤,总之女性消费市场的巨大空间成为了该市场经久不衰的最刚性、不可辩驳的支点。

2)上一观点证明了需求,而化妆品、护肤品对材料、研发、设计、市场推广等系列专业分工,欧美及日韩,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国内某企业因某项特殊材料而指望撬动该板块的格局,几乎是痴人说梦。要知道消费者最终选择某产品,不是因为该产品的某些哪怕真实的功效就决定购买的,比如第一个难题对国内商家就无法回避:你的产品再好,如何让目标消费者知道?这个问题不解决,只希望赚快钱、只懂得便宜的淘宝线上路线、只想到处拖欠应付款拼凑资金链、只想上市融资、只想偷工减料节省成本、只想用最快速的方法苛求极品,这些都是国内民营、私营企业最最真实的写照,指望从他们的脑袋里找到品牌二字,那你就是个傻瓜。国内消费者对此虽分析的不太透彻,但上过一次产品当的,我估计都会长一智,退而选择价格昂贵但品质保证的进口化妆、护肤品牌,毕竟,自己脸上的肉,面子工程马虎不得啊。因此,国内供给条件的完全不具备,又反向促成了进口化妆、护肤品的持续热销。

3)国内摧枯拉朽式的城市改造,已在数年前的国家统计年鉴的官方资料上公开可以查询到一个数字:我国城镇化率突破50%。这个数字意味着更多人从事第三产业,换句话说,就上通过双手不是摆弄锄头,而是键盘,通过双脚不是田间地头,而是远足旅游、运输捣腾商品从AB

别和我说有很多第三产业是研发、高科技系列的屁话,请你自己去到国家级、城市、区各级高科技产业园内部去走一下,你就会知道国内的高科技信息公司在做什么了。这年头,什么东西挂上个互联网,就成高科技了,就信息化产业了,而实际他们大多数是在淘宝网上兜售着床单被褥等产品的、不用客户开发,而是网上钓鱼的“高科技公司”。

当更多人面对电脑,通过QQ在做生意时(女的客服,男的电瓶车快递),她们闲来时,不折腾护肤品难道你指望她们/他们回村去开垦荒地,或回家挑灯研读马列毛邓著作吗?!


3. 部分时尚用品,特指许多有创意(不一定伟大但很实用贴近生活的、需要花一定心思重新设计的创意时尚产品,例如无印良品)

1)中国制造业目前的确很多产业,在产量上世界领先。但从质量、设计、品牌等诸多要素方面,我们仅存在价格优势。而当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时,这个价格优势也正在被侵蚀,若维持不变,只能降低服务质量及偷工减料,你懂的。所以,国外产品在国内带工但设计、营销为境外团队时,这类时尚类快销品往往非常有市场。

2) 从家具生活,到车辆改装,目前正是国人经济改善后最想改善的,而国外则应用领域已经过多年实践。他们的经验沉淀到产品,相对于国人,就是一看就明白不看就想不到。所以,短时期内,中国人发展速度不放慢,就不会有人用心去体会设计、观察生活,自然就不会有好的创新产品出现。创新,需要的是相对宽松的氛围与内在对美好未来生活的热情,请问,国人几人有此清凉心境?!


上述三类产品,我们很难进一步再细分下去,比如婴幼儿产品、素质教育、高端医疗等等,全部都是我们的弱项。因为这些领域的薄弱环节虽然也是短时期国内不可能完全满足的巨大市场,但他们从全民应用角度来说,相对吃穿用住的大项,还是比较小众的,主要基于中国人口基数庞大才得以引起某些投资人的注意罢了。


总之,国际贸易进口商品引入、销售推广策略,必须基于两个层面的考量,找寻交汇点,那么该商品的引入就会有销量及利润的空间,反之则无法成功。一个层面就是国内刚性需求无法满足的细分市场,另一个就是国外可以满足境内需求且预留国内经销商足够的价格利润空间。


撰稿人:Louis WU 

Track Record

2008-2024 Copy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 Reinforced by PIONEER.
Using under the PC browser, visual result may be affected if using mobile phone browser, please understand.
    PCֻܻӰӾЧ½⡣| ЯEҕҙӰ푤򼰤ܤԤäơPCE뤳Ȥ᰸ơ⤯